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我们经常看到的弥勒佛像是不是基本都是光头现比丘相,双耳垂肩,脸上满面笑容,笑口大张。身穿袈裟,袒胸露腹,一个按着一个大口袋,一手持着一串佛珠,乐呵呵地看着我们。
弥勒佛本是如来的弟子,为弥勒菩萨,居住在六欲天中的兜率天宫,在那里讲经说法,由于释迦牟尼佛预记他在兜率天寿命终尽时将下生人间,继之为佛,因此他又被称为一生补处菩萨,即下一辈子即可替补成佛的菩萨。由于他将来必定成佛,因此也被称为弥勒佛。最初的弥勒信仰基本上完全照搬印度佛教,尤其表现在上生信仰上,基本上全是依照印度佛教经典;在造像上,最初的弥勒多为头戴宝冠、身披璎珞的菩萨装,姿势基本上是交脚坐式,其造型带有浓郁的印度风格。晚唐五代之后,以游方僧人契此为原型的“大肚弥勒”流行起来,成为长期流传和普遍欢迎的中国弥勒佛。契此,生活在唐末五代,是一个下层游方僧人,由于经常被着一个布袋,又被称为布袋和尚。他的形貌很有特征,“形裁腲脮,蹙頞皤腹”,皱鼻梁,大肚子,身体十分肥胖。作为一个游方僧人,契此是十分贴近民间的,因而很受普通百姓的喜爱。他的形象和蔼可亲,虽然不象金身弥勒那样庄严肃穆,却增加了一种亲和力。他虽然显现神通,却又只是暗示于人,更不以此为己谋利,直到临终,他才暗示自己就是弥勒的化身。以契此为原型,后人又加上了笑口常开的特征,从而形成矮身大肚、蹙鼻笑口的典型的弥勒佛的形象。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莫高窟标志性的建筑九层楼,现在的编号为96号,开凿于初唐时期。从远处观看,是一座雄伟壮观的九层楼阁,高45米,依山崖而建,位置在莫高窟上寺石窟群的正中,里边供奉的是一尊依山而塑的巨型弥勒佛像,高35.5米,两膝间宽度为12米,是莫高窟的第一大佛,是中国国内仅次于乐山大佛和荣县大佛的第三大坐佛,在唐代就被称为“北大像”。这个洞窟的营造和建成,是莫高窟历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唐代前期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的象征。
是不是好多人不知道,威严的弥勒佛像竟然和笑呵呵的可爱的布袋弥勒是同一尊“神”。
弥勒佛,梵文Maitreya的音译,意思是“慈悲者”或“慈氏”,弥勒佛在成为佛祖之前又称为弥勒菩萨,“弥勒”是音译过来的名称,在梵文和藏文中,弥勒菩萨常被称为“阿逸多菩萨摩诃萨”。
弥勒佛还被佛祖释迦牟尼佛视为是将来继承自己佛位的继任者,未来将在娑婆世界降生修道,成为娑婆世界的下一尊佛,因此弥勒佛又被视为“未来佛”。
在我们的印象中,弥勒佛就是袒胸露腹、大肚憨笑的样子,实则不然,这只是我们汉化佛教中弥勒佛的样子。
弥勒是未来佛,在唐初的几位帝王大力扶持佛教以及像玄奘等高僧大德的大力倡导下,弥勒信仰在当时的民间得到了广泛传播,人们普遍相信弥勒佛是一位能救人于危难之中给人带来美好希望的“救世主”,比如唐代有一位著名的僧人寒山就在他的诗中如是写道:“三年卧床席······远远求弥勒。”因此,当人们希望能用佛像镇水之时,自然理所当然地将其刻成了弥勒佛像。
最主要的与统治者信仰佛教和利用佛教来巩固国家,统治人民有一定的关系。
………………………………………………………………………………………………………………………………
敦煌研学 丝路游学 甘肃青海大环线 青少年研学 戈壁徒步 团建拓展 会议会展
来源/敦煌发现之旅户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