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文书P.3231卷平康乡官斋藉中即有“鎚子头”的记载。鎚子又叫鎚饼。其中,糖鎚就是我们今天所称的“糖油糕”油糕,在敦煌至少有1200多年以上的历史了。上世纪八十年代,敦煌宾馆经过挖掘创新,制作出风味独特的“泡儿油糕”。
敦煌民间传统方法创出的一种传统风味食品,因其色泽黄亮,表面膨松如轻纱,结有密密麻麻的珍珠小泡,故而得名。它是由面粉配食糖、猪油、桃仁、芝麻、玫瑰等制成的松糕,酥松香甜,味美可口。
泡儿油糕是从唐代“见风俏”演变而来,最初流行在宫廷、宫邸的宴席上,由于制作厨师寥寥无几,街市上很难见到。制作时用大油和水烫面。在整个烫面、揉搓、包馅、炸制过程中,既要求油,水,面的比例合适,又要求油温适宜和火候恰当。这样才能膨松起泡,形成表层脆酥似飞絮,内里香甜如糯糖的特色,吃起来酥松香甜,是中外游客首选的风味食品。
来源/